• 中秋佳节倍思亲

    中秋佳节倍思亲———致在外漂泊的你   李白有诗云:“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唐太宗也曾言:“应将胡饼邀蟾蜍。”诚哉,斯言。万世繁华可以成过眼云烟,万倾波涛可以夷为平地,但思念之情正如那磐石般厚重,如那芦苇般坚韧,经过岁月的洗礼,愈久弥香……中秋佳节倍思亲,书一卷往昔岁月。你又将目光悄悄移回与家人的合影上,手机中保留着一句句语音叮嘱,北风顺势而来,将其夹在紫荆花的香气之中,将整段回忆拉的老长。想念童年里的蝉,记忆里的风,无忧无虑,与家人共度中秋。晚来风急,乱了发梢,扰了思绪。  中秋佳节倍思亲,奏一曲美德飞扬。回首向来萧瑟处,羊羔跪乳,乌鸦反哺,李密未曾废离祖母。眺望彼岸,你曾静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边云卷云舒。你是否因无法团圆而心情烦杂?你曾手持一杯香茗,感慨中秋的来临,你是否因此而思念家乡?万物皆有缝隙,时间很瘦,指间很宽,时光荏苒,你可知你已离家许久?月亮很美,美不过思念;月亮很高,高不过想念;月亮很亮,亮不过你眼中的思乡泪光。  中秋佳节倍思亲,唱一段拾花酿春。于春的花,秋的月,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亲在时。离开父母怀抱,仿佛冬日缺少一床棉被,令你瑟瑟发抖。不过,正如咖啡的苦与甜不在于怎样搅拌,而在于如何放糖。试着想想,中秋是否有送你月饼的好友?是否会收到佳节祝福语?这是你的福气,愿其成为记忆中的一抹。记住:即使浮华褪去,人比烟花寂寞,也要不惧清秋的凄凉。你的亲人在远方等你。  在外漂泊的你,常回家看看……

  • 与君把酒,

    月寄相思情

    与君把酒,月寄相思情   “木叶纷纷归路,残月晓风何处。消息半浮沉,今夜相思几许。”这清冷的秋季总有凉风在撩拨你,月光泼墨夜色芳华。  “惊风飘白日,光景西驰流。”进入菏泽学院已经近一个月了,每个人都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刚踏入大学的那份喜悦、激动,在淡淡褪去,稚嫩向成熟慢慢靠近,也在努力融入这个小社会。明明努力让自己忙碌,可是还是挡不住这重重的思念,是自己太矫情了吧。  “团团离海角,渐渐入云衢。此夜一轮满,清光何处无!”今夕的月光竟格外清冷呢,莹白的光线亮的让人心疼。不知道家中的月是否也这样圆,口中的月饼是否也一个味道呢,她们是否也同我一样在望月怀远呢?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让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  月光静静潜入窗轩,散落圣洁的清辉,往昔一家人随桌而坐,嬉笑打闹,谈天说地,这笑声真会让人羡慕呢!借月亮的余晖打一打扑克,下一下象棋,时不时即兴吟诗,慢慢品味这团圆的月饼,甜的腻人呢!今夕,我们宿舍的人一起去操场暴走,一起一路高歌,疯疯癫癫,踩着月光奔向超市,疯狂购物,钟爱辣条,互怼互相伤害,一起依偎回到宿舍,坐在一起,道一声月饼真好吃!心底缺失的那一块就这样被他们填满。天涯何处,却又近在咫尺,这样念着就好。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写不尽思念,就把它遥寄明月吧。  我微思的彩蝶,离别灵府,在万水千山间飞舞,不慕晓雾、不羡朝露,只为了给你们带去祝福。

  • 是故乡

    是故乡   是故乡,是梦长江南丝竹映出皎洁月光瑶琴弦上嫦娥舞袖浮香常唤不醒于迷雾中流浪几经漂泊游子望月彷徨送我走的是街上的风浪迎接我的是异地的朝阳忽而大梦一场中秋梦醒最牵肠是故乡,是难忘热河是思乡的热泪流淌身越重洋一心回到北方剪碎帘风于萧音中慢酿酒杯氤氲醉了一曲霓裳生客叹的是年少的情长老来不顾山河几多艳囊一路风霜热望路尽之后是故乡

  • 又逢中秋月圆时

    又逢中秋月圆时   明月相伴,清风徐徐掠过,铺一簟草席,布一张小桌,饮一酌清酒,品一块月饼。这大概是中秋节最美好的情景吧。此时的我漫步在荷院的幽深小径,昔日团圆夜的一幕幕场景呈现在脑海中挥之不去。  关于中秋,最早记载于《周礼》。其中《礼记·有令》中便有“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中秋节开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就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说到中秋,不得不提起月饼这道美食。圆圆的月饼象征着团圆美满。至于馅料可依个人口味自行调配。同时因为它的做法简单,味道甜美,所以得到每个中国人的喜爱。中秋节吃月饼相传于元代。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的残酷暴行,纷纷起义抗元。但朝廷百官搜查甚为严密,传递消息更是难上加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妙计。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中,以通知他们响应起义。很快,徐达便攻下了元大都,起义成功。高兴至极的朱元璋随即传下口谕,将藏有密函的饼子作为节令糕点,赐予群臣。此后,便有了八月十五中秋吃月饼的习俗。  遥记2005年的秋天,夜晚,圆月悄悄爬上树梢,窗前庭院一片银白。长辈们坐在小桌前,细细品尝可人的月饼,而我们则拿着抢到的芭蕉扇围着他们乱跑。长辈们不厌其烦地声声叮咛“慢点儿,别摔倒。”,我们却像听不到,故意围着桌子乱窜,还有模有样地学长辈们撸着莫须有的胡须,拿着扇子慢悠悠地扇着。玩累了,便倚在母亲的怀里,求她讲故事。母亲便将手中的芭蕉扇轻拿过来,悠悠地讲嫦娥奔月的故事。“古时候射下九个太阳的大英雄后羿与嫦娥结为夫妻,两情相悦。后羿从西王母那里得到不死药,交给嫦娥保管,却被歹人偷去,嫦娥情急之下吞下不死药飞到了天上,为了和后羿再度团聚,她让玉兔捣药、吴刚伐桂树,炼制飞升药,上天被二人的感情打动,允许每当满月时候,嫦娥能下凡与后羿相会……”我依偎在母亲的怀里,听着千年故事,吹着微风,悄悄地进入了梦乡。时光荏苒,转眼间,儿时贪玩的我已经长大,但永远忘不了的却是那夜的白月光,破旧不堪但余温犹存的芭蕉扇,欢声笑语的我们,长辈们声声的叮咛,耳边的呢喃,掠过的秋风,香甜可口的月饼,甚至那夜大自然赐予我的一切。  其实不仅只有现实中的中秋,古代文人雅士的诗中也有别样的中秋。苏轼便是其中之一。公元1076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布大地,苏轼与苏辙分别之后已七年未得团聚。面对这绝世月光,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这绝世之作。“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也寄托了苏轼的美好愿望———虽相隔千里,却也可以与兄弟共享这绝美月光。  此刻的我也在遥想多年后的模样———一簟竹席,一张小桌,一把摇椅,一杯花茶,一盘月饼。我则坐在小桌前,执一把小扇,捧一本书,拣一块月饼,追溯历史交替,时光更迭,静静地看孩子们嘻笑打闹,“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上云卷云舒”。如此,甚好。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