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履之往,一苇以航

期次:第609期    作者:●签约作家 朱雪寒   查看:317





  世间熙熙攘攘,我唯愿听从自己的内心,驻足于一片安然,闲坐南风暖窗,静观云卷云舒。夜伴柔灯一盏,茶香半盏,去往内心深处寻一隅静谧。以花开花落的淡然,铺一张白宣,放无边的思绪于墨笔之下,随笔锋下的墨香与白宣交融晕染,抒一纸思绪翩跹……我在水墨中勾一缕靛青,洇开陶渊明避俗闲居于南山下的悠然。我恍惚看见一只通往桃花源的小船,舍船从口入,复行数十步,便豁然开朗,篱笆围住的小屋映入眼帘,簇拥着一片花海,随处可嗅到菊的清香,身临于这样的田园,怎能不让人卸下一身戒备,全身心投入到里面去。他舍弃了人人羡慕的荣华富贵,逃离官场,坐一叶小舟,去往心之所向。美好想象中的桃花源和南山下的菊香,带来了他身心向往的自由。这是他内心深处美好的向往,更是他生命里的光亮。这处光亮指引着他,也指引世人明白适时的放弃才能迎来美好向往的真理,放弃其实是对自我的洞察和理解,是对自己内心进行一番审视后的和解,这便是一种更高的追求、更好的拥有。心里有光亮,人人便可寻到内心深处向往的桃花源,即使只有一苇启航,我也会到达心之所往。
  我用翰墨染一抹丹青,洇开杨绛先生不爱车马喧的宁静致远。我隐约看见她在一个人生活的十八年里,隐于喧嚣之外,专心研学。面对亲情的永失,她清醒地认识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便定心定力留在人间坚守尽责,专心写作,翻译书稿。她将钱钟书先生留下的多达7万页的几麻袋手稿与中外文笔记整理得井井有条,《杨绛文集》出版时,出版社准备大张旗鼓筹备作品研讨会,杨绛先生却回绝道:“稿子交出去了,卖书就不是我该管的事儿了。我只是一滴清水,不做吹泡泡的肥皂水。”她愿做一滴清水,这朴实无华、与世无争的谦逊心态,如周敦颐笔下出淤泥而不染的青莲般洁净通透。我敬慕她一个人在余生的日子里笔耕不辍,深居简出,内心也向往过这一种朴素、简单、自律的生活,在悠悠漫长的岁月里,时时刻刻充满着力量。
  我羡慕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也喜杨绛先生的心清如水,不爱车马喧。内心向往着哪日静坐书斋,择一本读物,随庭前的花开花落,铺开紫檀案几锦绣长卷,摆一方清砚,放一支湖笔,抒一纸闲适悠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