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男自办个唱致敬毕业季感恩母校不忘初心

期次:第483期    作者:韩波   查看:27


  6月23日晚上,距离菏泽学院毕业生离校还有1天的时间,2017届本科毕业生张玉震用“个人演唱会”这种特殊的方式表达了对学校的感恩之情。校党委书记王焕良送给张玉震和全体毕业生一幅字———“不忘初心”,希望广大毕业生要感恩学校和社会的培养。整场晚会被设计为 “感恩母校”“感恩亲友”“感恩社会”三个篇章,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一个毕业生对学校发自内心的谢意。张玉震是药物科学与技术系动物医学专业的学生,一个地道的理工男,怀揣着对音乐的梦想,怀揣着一份感恩之情,为母校送上了一份特殊的毕业礼物。正如药物科学与技术系党总支书记李静芳在致辞中说的那样,在教学和校园活动中,要让青年学生知恩感恩,培养出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从开始策划到演出仅用20天每天休息五个小时说起为什么要筹办这次个人演唱会的时候,张玉震说,这其实是一个梦想,一方面完成了一个从小就有的梦想,另一方面更希望能够通过这场演唱会,向我在大学里遇到的老师和同学表达一份感激之情。
  6月2日,张玉震在跟朋友聊天的时候,突然萌生了一个要办个人演唱会的想法,在同领导、老师沟通后,得知大家都非常支持他的想法,于是,张玉震便开始了最艰难的筹备过程。
  “筹备一场演唱会真的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就拿拍摄其中的一个微电影来说,就花费了一周的时间,需要不同的场景,不同的服装,还要有镜头的衔接,我的学弟王鹏为这个微电影付出了特别大的心血。”张玉震说。除了要拍摄视频,张玉震还需要练歌、练舞蹈、练朗诵,除了每天五个小时的休息时间,他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筹备演唱会上。
  张玉震的父母都是普通的农民,当张玉震父母得知儿子要办个人演唱会的时候,其实并不理解其中的意义,在张玉震与其沟通几次后,才答应要来菏泽,观看张玉震的演出。“其实,最感动的还是父母答应来菏泽,在我大学最后的时光,来陪我一起度过。”张玉震说。
  从梦想到舞台一步一个脚印做好每一个细节对于人生,张玉震在内心深处总有自己的想法和规划,但高考的一时失利,让他失去了对人生的把控。2012年夏末,当他踏上一个从未来过的鲁西南小城时,心里的落差让他有些不知所措。不过,很快,他给自己定下了目标。
  军训的时候,一个同学偶然跟他说,嗓音不错,可以尝试做主持人。这句话点燃了张玉震内心的“小宇宙”,儿时不敢想象的情景蹦到了眼前。由于出色的表现,他被菏泽学院广播台顺利录用,第二年便被推荐参加全校的主持人大赛,这也是张玉震第一次正式在舞台上展现自己。“当时看来,比赛过程还算是比较流畅,最后没进前三,10个参赛选手里面第四名,拿了一个最具人气奖。”张玉震说。从此以后,他便频繁地以主持人的身份出现在舞台上,直到被推荐到学校担任聆听世界文化讲坛的主持人。“从晚会到对话名家,心里确实没底,总感觉在文化上是一种不对等。”张玉震说。为此,每一次主持讲坛的活动,他都会把专家教授的资料、研究领域,甚至以前的讲座找出来,仔细地研究,不同学科,不同知识背景,不同讲座风格,张玉震都能从容地应对下来。“我不希望自己的主持出现什么纰漏,所以总是考虑到每一个微小的细节。”张玉震说。
  主持的生涯让他接触到越来越多 “校园文艺圈”的事情,他开始尝试跳舞唱歌,初次尝试,感受到的是对节奏的把控力。2013年的春季运动会,系里将运动会开幕式演出的工作交给了张玉震,要求排练一个舞蹈,他硬着头皮,对着网上的视频一点一点学习,一点一点琢磨,学会了再教给队友,连续用了两个月时间,终于成型,而且好评如潮。“从梦想到真实地站在舞台上,再到不断提升自己,最大的感触就是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种积淀和成长。”张玉震说。
  从专科到本科闭关一年实现人生蝶变高考的失利,对于张玉震来说,一直是心中的痛苦,也是内心自卑感的根源。进入大学以后,他就在心中默念,绝不能以专科的身份走出校园。考上本科是张玉震进入大学为自己制定的第一个目标。当张玉震把这个想法告诉爸妈的时候,爸妈的支持也让他有了更大的动力。专科的三年间,在学习上,他从来没有偷过懒,每年都能拿到国家助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
  专升本的那段时间,张玉震拒绝了所有的演出和主持邀请,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每天雷打不动地六点起床,晨练半小时后带着早饭去图书馆学习,一直到晚上要关门的时候,才会返回宿舍,即便回到宿舍,也会再抽出一两个小时来学习。“那段时间,几乎全班同学都在努力上进,学习氛围也好,就是感觉一群人在共同努力,自己不能落后。”张玉震说。很幸运,他成功了,升入了本科阶段学习,这对于有点傲气的他来说,不得不说是一种精神上的放松。
  对于学业,张玉震一直看得很重要,所以在专升本的第二年,他选择了考研,但是这次并没有像专升本那样顺利,他失败了。但是这一次的失败,他并没有特别沮丧,由于家庭的原因,他也希望能走出校园,扛起家庭的担子。
  从初中到现在假期都在打工中度过在校园里,总是一身清爽的打扮,加上阳光帅气的面庞,很难让人想到,他一路走来,都是靠自己打工来维持日常的开销。“父母年纪大了,而且身体不好,家庭并不富裕,我不想让父母更累。”张玉震说。这也是张玉震从初中开始就走向打工生涯的真实想法。
  从初中三年级开始,每年寒暑假他都会去打工,寒假在超市做促销已经成了八年来固定不变的工作,暑假则会去饭店做服务员。“虽然挣得不多,但是想到能为父母减轻一点负担,就觉得是值得的。”进入大学以后,周末家教,平日里会做送外卖的工作,宿舍里睡得最晚的一个总是他。2015年6月的一天,中午的时候下起大雨,这时候是定外卖最多的,他穿着雨衣,在校园里来回奔波,三个小时送了100多份外卖,浑身上下全部湿透,更不用说吃午饭。“外卖小哥的辛苦就在于,老板总认为你送得很慢,挨吵很正常,而顾客呢,也总认为你在拖延时间,没看到过好脸色,这种两头受气的工作其实还是很摧残心灵的。”张玉震说这话的时候有点无奈。然而,就这样一份兼职,他一个月才能拿到400块钱的工资。
  “很少打电话跟父母要钱,都是父母问我的时候,才会告诉他们。”张玉震说。家庭境况的不济,张玉震比其他孩子懂事得多,每个月只有500块钱的生活费,这是其他同学的一半,父母也知道他在学校里兼职打工,总是对他说:“别太累,我们还干得动!”张玉震的母亲今年61岁了,在家附近找了一份洗盘子的工作,只要一回家,张玉震肯定会到饭店帮母亲刷盘子,而母亲总是对他说,那里脏,不让他去。其实,这份工作,张玉震很熟悉,这是他暑假打工时的一份工作,母亲觉得丢掉可惜,就接了过来,每月能拿到1200块钱的工资。“最多的时候有50多桌,差不多一个人每天需要洗1500多个盘子,妈妈的手看起来让人心疼。”张玉震说,“妈妈的这份工作一干就是五年,我知道这份工作的支撑是她的儿子,所以有时候心里很愧疚。”
  “我在菏泽学院度过了人生中最绚丽的五年,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成长成熟,感谢这里的老师,感谢我的同学,更感谢学校为我提供的平台和机会,我想这或许也是每一名毕业生的心声。”张玉震对记者说。 (本报记者 韩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