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不应该成为“消费弱势群体”

期次:第11期       查看:181

  近段时间以来,一些高校连续发生因大学生购买假冒伪劣商品而受到侵权伤害的事件。大学生有文化、有知识,应该是消费市场维护权利的主力军,但是在现实生活中,高校周围开满了各种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小店,更有人在校园内以各种理由向学生推销各种不合格商品,从而使大学生群体沦为各类消费陷阱的牺牲品,成为不折不扣的 “消费弱势群体”。
  仔细想一下之所以出现目前这种情况,除了学生自身爱面子,即使被侵犯了权利也拉不下脸面来追究外,笔着认为社会生活经验欠缺、法律意识淡薄是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高中阶段为了让孩子考上一个理想的大学,做家长的基本上全包了子女的衣食住行,子女的唯一任务就是学习。这就使得他们很少有时间去独立购买自己的生活必需品,对物品的好坏也就缺少根本的认识。考上大学离开了父母,自己突然面对这么多的商品真的是“雾里看花”,加上不法商贩的花言巧语,更使大学生们不知所措,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假劣商品的受害者。现在很多大学生专业知识掌握的不错,但是基本法律知识却了解得不多,更别说专业维护消费者权利的法律了。在购买了假劣产品后大多会自认倒霉,不会运用法律的手段来保护自己的合法利益,即使想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权利的,也往往因为当时没有索要发票、购物小票等证据而得不到法律的支持。
  要想不让大学生成为 “消费弱势群体”,首先大学生自己要加强社会生活知识的学习,通过各种机会来历练自己。作为学校,在教育学生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加强学生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专业法律知识的学习也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任炜 张继斌)